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生態環境治理更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環境治理有效促進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高質量發展,從宏、中、微觀三個層面對我國高質量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或將改變環境治理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使其朝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第一個方向是環境治理更為有效地發揮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成為促進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新世紀以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讓我們一次次重新審慎思考人與自然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從這個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何嘗不是一次人類發展歷史中的預警。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公眾將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使得地方政府合理加強環境監管,企業轉型升級生產方式,公眾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充分發揮環境治理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第二個方向是環境治理為“穩就業、保增長”讓路,變為制約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短板。現階段,評估疫情的經濟影響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關注疫情影響下如何更加堅定不移地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地方政府選擇第一個方向,而不是第二個方向。
疫情影響下,應當更加關注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生態環境治理和污染排放方面的行為是否出現變化。第一,地方政府是會為了彌補經濟損失或保證增長速度而放松環境規制,還是會重新審視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辯證關系而加強環境規制。第二,生產企業是會為了快速復工生產而“報復式排放”,還是會以疫情為契機,轉變生產方式,朝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沖擊是暫時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相反,新冠肺炎疫情下由于交通阻斷等原因造成的不便,反而可能成為推動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轉型升級的契機。
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生態環境治理應當是升級版的,高度警惕“報復式”排污,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科學評估監管效果,充分利用精準化環境治理,“一城一策”地推動經濟恢復與高質量發展。(杜雯翠)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